我承认陀飞轮腕表如今已不再是稀奇罕见的事情。许多品牌都推出了各种精致华美的腕表版本——配备一个、两个甚至四个陀飞轮,呈现犹如太阳系、甚至酷似跑车引擎的外观设计,这些设计的确非常有趣。但我们不应忘记,真正重要的不仅是呈现怎样的作品,而是如何呈现这些作品。
全新品牌自制机芯——专“芯”为“我”
这款全新腕表作品最让我倍感荣幸的一件事是,IWC万国表的研发团队专为我研制出一款全新自制机芯:准确地说,就是81905型手动上链自制机芯。这款机芯由159个独立组件构成,可在满链状态下连续工作84个小时。翻转腕表,透过蓝宝石表背即可窥见内部机芯的运行美态,腕表表层覆有双面涂覆防反光涂层,内部结构一览无余。
此外,我之所以能够保持源源不断的能量传输,全在于IWC万国表在涂覆擒纵叉杆和擒纵轮过程中使用了创新Diamond Shell®技术。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涂层(以及略微优化的几何结构)有助于减少这些部件之间的摩擦,确保我的“心脏”和“大脑”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而我最有趣的地方则在于我内置的飞行分钟陀飞轮可完全掣停。如此一来,我的主人既可以其他众多陀飞轮腕表都无法企及的精准度进行时间设定。在优美、简洁镂空镀银表盘之上,我的陀飞轮位于引人注目的6点钟位置。
18KARMOR GOLD®硬金,全心守护
大家也许会好奇,陀飞轮和飞行陀飞轮到底有何区别?普通陀飞轮的框架固定于上层桥板,经常导致部分视野受阻。因此这种设计并不讨喜。飞行陀飞轮则不然!它采用单支撑板桥固定框架,给人一种陀飞轮在机芯内部自由悬浮之感。这样,不仅能更好呈现陀飞轮的运转美态,还能更全面地展现这个由56个组件构成、仅重0.6几克的微型机构。
我之所以能在机芯内部呈现精美运转姿态,离不开各方面坚固而稳定的保护。我的表壳以传统红金的新型变体材料——18K Armor Gold®硬金制成。这种材料通过一种复杂工艺改变合金的微观结构,因此硬度和耐磨性耐磨损程度明显高于传统金质合金。
从外管来看,我可能是一款设计简约的低调腕表,但为了保护我的飞行小“翅膀”,我始终力求更进一步。
点击此处即可深入了解。
浏览我们的腕表
阅读更多
非一般的“智能腕表”(A Smart Watch And a Half)第2季
创新决于视角,尤其当两代人相遇之时。跟随制表泰斗葛珞斯先生( Kurt Klaus )的脚步,探索Z世代的精彩世界。
IWC万国表期刊:Inkdial Very Zen项目
Ben Li使用马克笔和钢笔,以精细笔触呈现IWC万国表全新飞行员腕表系列表款手绘作品。详细了解这位艺术家。
IWC万国表TOP GUN海军空战部队腕表:2022年飞行员腕表
Justin Hast与首席设计官Christian Knoop就2022年飞行员腕表系列展开精彩对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