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C万国表制造

IWC万国表编年史

手工艺年表

飞流直下的河水冲击着岩石峭壁,形成了举世闻名的莱茵河瀑布。几公里的上游处,在沙夫豪森小镇,柔和的莱茵河水从IWC万国表制表工厂的窗外欢快地流淌而过。150多年前,一部创业史就在此处开卷,至今仍不断谱写出新的篇章。


创业初期

在27岁时,年纪轻轻的美国工程师和制表师佛罗伦汀・阿里奥斯托・琼斯(Florentine Ariosto Jones)已成为波士顿 E. Howard Watch and Clock Co.公司的副董事兼经理,该公司是当时美国领先的制表商。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都会去西部寻找机会,而琼斯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他计划糅合瑞士出众的制表工艺及外国先进的工程技术加上他自己的开拓精神,为美国市场制造品质非凡的腕表。可是,当时日内瓦地区以及瑞士西部偏远山谷中的技师却对他的宏伟计划持怀疑态度。

1868 - 1903


厄恩斯特•雅各布•鸿伯格的时代

约翰尼斯•劳申巴赫-申克去世后,位于沙夫豪森的实业家厄恩斯特•雅各布•鸿伯格接手公司。这一时期诞生了两个腕表系列,直到今日,标志风范依然不减。第一枚“特别为飞行员订制的腕表”奠定了IWC万国表的飞行员腕表传统。得益于其清晰简明的设计,直到如今依然风靡全球。葡萄牙进口商订购了一批搭载高精度怀表机芯的大型腕表,于是,首个IWC葡萄牙系列表款在IWC万国表的制表车间中腾空出世。

1905 - 1940

Portrait image of Homberger Ernst Jakob
1905
约翰尼斯•劳申巴赫去世后,他的女婿厄恩斯特•雅各布•鸿伯格以劳申巴赫继承人的身份接管IWC万国表。
Image of Calibre76
1915
两款新开发的机芯,75型机芯(不带秒针)和76型机芯(带小秒针),是IWC万国表首批专为腕表特别设计的机芯。
Image of Homberger Stammhaus Stahlstich
1929
厄恩斯特•雅各布•鸿伯格收购其姐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持有的股权,成为IWC万国表的独资拥有人。
Image of calibre 9421
1931
IWC万国表创作出典雅的长方形腕表,内部搭载全新设计的酒桶型87型机芯。
Image of Pilots Watch
1936
IWC万国表推出首款“特别为飞行员订制的腕表”。它配备旋转表圈,表圈设有指示箭头可用于记录起飞时间。该腕表还配备了防磁擒纵装置。
Image of Portugieser
1939
IWC万国表葡萄牙腕表诞生:来自葡萄牙的两名进口商订购了一系列搭载高精确度怀表机芯的大型腕表。
Image of Pilot's watch
1940
IWC万国表回应客户的需求,研制出备有中置秒针的大型飞行员腕表(52 T.S.C.型)。

阿尔伯特•比勒顿加入IWC万国表

在战后年代,各项技术不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产生磁场,这对机械腕表的走时精准性产生了负面影响。正是在这一时期,阿尔伯特•比勒顿(Albert Pellaton)上任IWC万国表技术总监。他的发明创造中包括极为精准的89型机芯以及软铁内壳,可保护机芯免受磁场效应影响。他还开发出了双向上链的棘爪式上链系统,尤为高效,因此被称为比勒顿双向上链系统。

1944 - 1950


汉斯•厄恩斯特•鸿伯格接手

在汉斯•厄恩斯特•鸿伯格(Hans Ernst Homberger)接手IWC万国表的同一年,首款工程师腕表登上表坛。其简洁的圆形设计自此回归,并成为这一动感优雅的腕表系列的独特之处。数年后,IWC万国表推出首枚海洋时计腕表,借此掀开了沙夫豪森IWC万国表潜水员腕表的首个历史篇章。这一系列的成功故事一直延续至今。公司同样在首款瑞士制造石英机芯“Beta 21”的开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款机芯借助首款搭载独特六边形金质表壳的达文西腕表闪亮登场。

1955 - 1977

Portrait of Homberger Hans Ernst
1955
汉斯•厄恩斯特•鸿伯格是公司最后一位私人业主。品牌推出配备自动上链系统的工程师腕表。
Image of Kaliber 44
1959
成功设计出44型机芯,它是IWC万国表第一款女装自动腕表机芯。
Image of Aquatimer
1967
海洋时计腕表面世,IWC万国表开始推出一系列潜水腕表并大获成功。其防水深度达到史无前例的20巴,是专业潜水员必备腕表。在巴塞尔钟表展上,航海精英自动腕表隆重揭幕。
Image of Beta 21 Quartz
1969
IWC万国表参与了Beta 21型石英机芯的研制,它是一款以石英驱动的腕表机芯(振频达8192赫兹)。它标志了一场制表业的革命。达文西腕表是IWC万国表首款搭载Beta 21石英机芯的腕表。
Image of Ref. 1832
1976
1976年,工程师系列腕表的外观迎来显著变化。设计师杰罗·尊达(Gérald Genta, 1931-2011)赋予该系列全新的外观与设计。时至今日,工程师SL腕表(型号 1832)仍是IWC万国表卓越非凡的设计创新之一。腕表外观不仅令技术人员着迷,也深深吸引了对潮流趋势触觉敏锐、具有严苛眼光的腕表鉴赏家。安装于橡胶缓冲器上的软铁内壳可保护机芯不受磁场干扰(最高80,000 A/m),并能够抵御各种碰撞与冲击。
Image of Calibre 9721
1977
9721型机芯正式面世:它是IWC万国表首款配备日历及月相盈亏显示的怀表。IWC万国表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高级制表工艺。其中包括一系列精密复杂的怀表作品,部分还采用了镂空工艺。

阿道夫•施德林的时代

在石英危机的高潮时期,IWC万国表将焦点集中在打造体现高超制表工艺的超卓杰作之中。随着全球首款钛金属表壳表款的推出,IWC万国表为材质运用领域无与伦比的专业能力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葛珞斯(Kurt Klaus)所设计的万年历在达文西系列中首次亮相。在经历了七年的研发工作之后,IWC万国表设计出首款超卓复杂型腕表,由此登上了高级钟表的巅峰。为了庆祝品牌成立125周年,IWC万国表推出了当时最为复杂的机械腕表:沙夫豪森战驹腕表。

1978 - 1995


历峰集团的时代

在IWC万国表加入历峰(Richemont)集团后,公司进一步通过精密工程与独特设计扩充六大腕表系列。在IWC葡萄牙系列中,双月相盈亏显示添加至万年历功能,这一机制搭载数字日期与月份显示,并首次应用于达文西系列之中。IWC万国表在海洋时计系列中应用了内外旋转表圈,并推出首款青铜表壳表款。年历复杂功能以美式日期格式显示月份日期和星期,以此致敬公司的美国创始人。

2000 - 2014

Image of Portugieser Tourbillon Mystere Retrograde
2000
IWC万国表推出超大尺寸5000型机芯,该机芯可连续运行七天,并配备动力储备显示及比勒顿自动上链系统。这是IWC万国表的钟表设计师专为大型腕表而研发的自家机芯。IWC万国表被历峰集团收购为旗下品牌。
Portrait of Guenter Bluemlein
2001
关特•布鲁姆伦(Günter Blümlein)(1943-2001)担任IWC万国表董事长,这位杰出人物对IWC万国表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Image of IW500203
2002
在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展(SIHH)上,IWC万国表展示可连续运行七天的大型飞行员腕表,该腕表内置自动上链装置、动力储备显示和日期显示功能,再现IWC万国表大型飞行员腕表的传统魅力。
Image of Portugieser Perpetual Calendar
2003
IWC葡萄牙系列万年历腕表配备全新设计的万年历以及独一无二的南北半球月相盈亏显示,它是IWC万国表创新传统的又一明证。另一亮点是全新的喷火战机系列飞行员腕表。
Image of Portugieser Tourbillon Retrogade
2010
IWC万国表推出多款IWC葡萄牙系列新表款。IWC葡萄牙系列陀飞轮逆跳腕表首次将飞行陀飞轮与逆跳日期显示功能集合在一起。以IWC葡萄牙系列表壳搭载的超卓复杂型腕表首次亮相,同时IWC葡萄牙系列航海精英计时腕表为该腕表系列引入了浓郁的运动气息。达文西陶瓷计时腕表的表壳以极其坚韧的高科技陶瓷和钛金属制成,该腕表配备迷人的三维分钟圈,形成一种悬浮在表盘之上的视觉效果。
Image of IW504101
2011
以全新形象示人的柏涛菲诺腕表系列,不仅保留经典优雅的气质,还将瑞士的精准制表工艺与意大利的闲适生活态度完美结合。焦点之作是搭载全新IWC万国表自制59210型机芯的柏涛菲诺手动上链八日动力储备腕表。此外,工程师腕表系列亦增添一名优秀成员──工程师追针计时钛金属腕表。这款时计配备钛金属外壳、橡胶表带和追针秒针。八月份,IWC万国表在智利巴拉纳的欧洲南方天文台(ESO)推出沙夫豪森有史以来最独特和最复杂的机械腕表──IWC葡萄牙系列Sidérale Scafusia腕表。这枚时计搭载专利恒定动力陀飞轮、诸多复杂装置和独立计算的天文显示。每枚腕表均特别订制,独一无二。
Image of IW358001
2014
新一代的海洋时计亮相,搭载创新型内外旋转表圈。这项装置将旋转内圈的优点与旋转外圈的便捷操作结合起来。配备全新数字万年历、机械深度计以及200巴的防水性能,该系列实为高级钟表的巅峰之作。IWC万国表还有史以来第一次引入独具魅力的青铜作为表壳材质。